傳統的媒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像是電視或電影, 資料是主動放出, 而人是被動的跟隨接收訊息. 另一種則像是書或是圖畫, 材料是被動存在, 而人需要主動去接觸感受. 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技術開始讓資料的形式可以在這種兩之間轉換. 主動資料的訊息可以自動的以被動的方式被截取跟閱讀, 如同google開發的自動字幕技術. 另一方面被動的資料也可以自動轉成主動的形式, 像是文章的自動發音或是正在發展的利用文本來自動產生演出內容. 除了主動跟互動的轉變以外, 對以環境的回饋來自動調整內容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的方向. 目前發展的技術目標跟十幾年前所謂互動媒體最大的不同是不需要先安排好的媒體內容, 而是發展一套對所以資料都可以進行處理的架構. 希望在未來只要給定一段資訊, 這資訊本身就會產生最合適的表達方式跟被傳播者互動.
然而這其中還是有缺失的環節, 那就是以人跟人互動為中心的互動體驗. 如同大學的教育方式雖然由抄寫文稿所發展出來的, (由一個教授來宣讀文件, 學生抄寫學習), 但是在進入書籍普遍化的社會後, 這樣的形式基本沒有改變, 因為人跟人之間的資訊傳播在人的認知上的重要性沒有改變. 人願意從跟人互動中分析了解的意願大於對於其他媒體. 這演講是介紹目前的機器人技術已經開始成熟到可以作為一般互動資訊的載體. 機器人預先準備了一些脫口秀笑話, 而在說這些笑話的同時, 機器人可以觀察現場的反應來決定停頓, 增強或是加入額外的回饋. 利用這樣的方式機器人也可以做到跟脫口秀藝人類似的表演並抓住人心. 裡面的技術也許個別都已經有了, 但是這樣結合了數種元素的方式會帶給人更好的資訊接受體驗. 這樣的技術還在發芽階段,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 一些需要互動性但又不是真的很需要的場合可以開始用這些特殊的方式來呈現.
--
醫生說:我有一個壞消息跟一個很壞的消息要跟你說. 病人說, 壞消息是什麼呢? 醫生說: 你只剩24小時可以活. 病人說: 那什麼是更壞的消息?.. 醫生說: 我昨前天就開始聯絡你,要跟你說這消息..
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資訊的轉換-機器人互動脫口秀! Heather Knight: Silicon-based comedy
標籤:
資訊科學,
應用科技
Related Posts:
- 保羅·德貝維奇:動態化人物面部表情捕捉 - 2010-04-01
- 山姆·馬丁:「人造空間」的奇異世界 - 2010-04-01
- 戴維•漢森:情感豐富的機器人 - 2010-04-01
- Pranav Mistry:第六感技術的驚異潛力 - 2010-04-01
- Stephen Wolfram: Computing a theory of everything - 2010-04-01
- Computers versus Common Sense - 2010-04-01
- 序列比對介紹 Biological Sequence Analysis I - 2010-04-01
- 巨觀自組裝材料的設計! Skylar Tibbits: The emergence of "4D printing" - 2013-04-05
- 讓光暫停的觀測技術 - 兆分之一秒下的光波與應用! Ramesh Raskar: Imaging at a trillion frames per second - 2012-08-25
- 蠶絲材料的可能性! Silk, the ancient material of the future - 2011-07-10
- 創造人為與自然融合的循環 Using nature's genius in architecture - 2011-03-07
- 代謝對比放射性乳癌偵測- 微小化固態元件的功用! Deborah Rhodes: A tool that finds 3x more breast tumors - 2011-02-05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